天涯海角志愿者“抗疫記錄”|逆光而行,書寫志愿情懷
來源于:本站發(fā)布于:2022-08-13 15:08:39
4111 0
自8月1日,三亞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天涯海角員工們同心“抗疫”、一腔赤誠,主動報名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中。
他們無私奉獻、熱忱服務,有的奔波在轉(zhuǎn)運核酸樣品的路上,有的下沉社區(qū),還有的在做電話流調(diào)工作。聚是一團火,散是滿天星,無論他們身在何處,都在默默奉獻,以“逆行”之姿,詮釋著擔當與責任。
林舒靜 用愛詮釋“志愿者”
▲圖左第一排第二位為林舒靜
林舒靜,天涯海角第一黨支部的支部書記,在關鍵時刻勇當先鋒,做起表率,對于她來說是責任,也是行動。
疫情發(fā)生后,林舒靜第一時間報名參與志愿者活動,協(xié)助天涯區(qū)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運輸組到25個點位轉(zhuǎn)運核酸樣本。連日以來,林舒靜和她的團隊都奔波在轉(zhuǎn)運樣品的路上。她說: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前兩天的大暴雨,我們團隊依舊是互幫互助,按時完成了任務,沒有人說放棄。”平凡的轉(zhuǎn)運工作,卻是不平凡的義無反顧。
此外,林舒靜還負責每天確認志愿者到場情況、協(xié)調(diào)人員分配、志愿者的用餐安排。因為疫情的不穩(wěn)定,時常會導致志愿者的出勤困難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志愿者團隊特別成立了“機動組”,即“隨時待命的候補人員”,確保樣品轉(zhuǎn)運工作高效開展。
林舒靜說,所有志愿者的目標都非常一致,就是希望疫情能盡快得到控制,因此無論遇到什么困難,大家都是毫無怨言地犧牲小我,團結又迅速地去解決。志愿者們的精神讓她很感動,這份凝聚力與不計較,深深溫暖、治愈、鼓舞著她。
吳嬌嬈 統(tǒng)計不平凡
大學剛畢業(yè)的吳嬌嬈,參加工作的時間并不長,這是她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為大家服務。
疫情突發(fā)時,吳嬌嬈便毫不猶豫報名了一線的志愿者工作,現(xiàn)在是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組中的一員。“我在核酸轉(zhuǎn)運組工作了一天,感觸很深,如果可以,我還想繼續(xù)奮戰(zhàn)在一線。”吳嬌嬈笑著說。
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組的工作看似平凡,實則非常重要。為了及時解決各種臨時突發(fā)情況,吳嬌嬈每天需要比一線志愿者們起的更早一些,確保志愿者們能正常出勤;一線的志愿者們倘若有需要調(diào)班的問題,吳嬌嬈需立即重新招募志愿者彌補空缺崗位;當志愿者們下班后,吳嬌嬈依然在工作中,她需要統(tǒng)計核實當天出勤人員名單,以及安排第二天志愿者們的工作分布情況。時常也會有晚上需要志愿者臨時工作的情況,吳嬌嬈此時需要加班加點地招募志愿者。
“一整天基本沒有休息的時候,不過這份工作很值得,讓我學習到了很多。雖然我沒有在前線,但是我也是‘英雄’。”吳嬌嬈笑得非常自豪。
宋愛軍 疫中交友見真情
宋愛軍是天涯文化苑最資深的老員工之一,今年已經(jīng)是將近花甲。當被問起為何會參加抗疫志愿者工作,宋老師表示,一是為了響應號召,展現(xiàn)黨員擔當,二是老驥伏櫪,希望能貢獻自己一份力量。
宋老師在天涯區(qū)核酸樣品轉(zhuǎn)運組已堅持工作9天,他表示目前身體還能吃得消,“別看我年紀大,但是我心態(tài)好,會調(diào)整氣息,工作起來不比年輕人慢。”宋老師說,“還有就是看搭檔,遇到合得來的同志,工作效率翻倍。”
和宋老師搭配進行樣品轉(zhuǎn)運工作的出租車司機是三亞市道德模范司機之一,兩位先生在合作干活的第一天就仿佛一見如故,意外的投緣。宋老師說,工作的時候,我搭檔一個眼神,或是我說一句話,彼此就能理解了,兩個人互幫互助,心情都很舒暢,工作也更迅速了。三年疫情,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,然而疫情雖無情,在逆境中的我們,卻總是能遇到最美麗而珍貴的真情。
陳昌稷和第七組的小伙伴們
97年的陳昌稷是第一次參與志愿者活動,也是第一次作為一名組長帶領一個團隊,對于他來說,這份經(jīng)歷彌足珍貴。
每天6點起床做完準備工作后,陳昌稷就前往天涯區(qū)桶井居委會市仔村核酸點開始一天的工作:分配組員到各個崗位、處理臨時突發(fā)狀況、維持核酸檢測現(xiàn)場秩序,面對有殘疾或年邁的特殊村民,陳昌稷會安排他們先進行檢測,陳昌稷和他的組員們高效的節(jié)奏、親切耐心的服務,引得村民無數(shù)稱贊。
在市仔村核酸點,要克服的不止是惡劣的熱帶夏季天氣,還有坑坑洼洼的泥土路,這些不利的因素,讓密不透風的“大白”們極易中暑、脫水。“那天的氣溫將近40度,我和徐惠榜同事上門采集居民信息,汗水都已積攢到腳踝,我們互相鼓勵,堅持做完所有村民的信息采集,工作完成的那一刻的喜悅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。”陳昌稷至今很感慨。
疫情發(fā)生之后,市仔村的核酸檢測工作都順利完成,而這背后,是志愿者們連日來的努力和相互支持。陳昌稷感恩于第七小組的勤勞友愛,同心對“疫”,也被團隊的氛圍鼓舞著,陳昌稷表示,如果志愿者、市民,所有人團結一致,互相體諒,那么不論多困難的逆境,我們一定都能成功克服。
蘇婉青 被需要就是最大的價值
因為參與過今年四月份的防疫志愿服務,應對這一次的疫情,蘇婉青多了幾分從容,也做好了打“硬仗”的準備。蘇婉青和其他天涯海角志愿者同事一樣,負責核酸樣品的轉(zhuǎn)運,每天清晨集合后,穿好防護服,便投入到一天的轉(zhuǎn)運工作中。對于纖瘦的蘇婉青而言,在酷暑里工作,最大的挑戰(zhàn)就是密不透風的防護服,甚至時常會出現(xiàn)頭暈、乏力的情況,但是她至今依舊堅守在轉(zhuǎn)運的路上,“我覺得我還能堅持,我先不休息。” 蘇婉青說話的時候,總讓人感覺到滿滿樂觀的正能量。
談及家人,蘇婉青聲音里帶著一絲抱歉,因為家里人都不在三亞,參與志愿者工作,讓家人很擔心。“家里人一開始不希望我當志愿者,我到現(xiàn)在也還在努力說服他們,每天在給他們報平安。” 蘇婉青說:“抗疫工作讓我覺得很有價值,感受到我在被社會需要,我希望我的家人也能為我驕傲。”
在冷漠的疫情背后,總是有像蘇婉青一樣的青年,在用實際行動展現(xiàn)了新時代的青春力量,他們勇往直前,只爭朝夕,不負韶華。
在平凡中堅守崗位,在不平凡中熠熠生輝。還有許許多多各行各業(yè)的志愿者,在三亞的各個角落發(fā)光發(fā)熱,照亮這疫情的黑暗。
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“疫”中,他們在驕陽下、風雨中堅守,不言退縮,用責任和擔當撐起為市民遮風擋雨的“防護傘”。
黑夜過后,終是白晝,愿山河無恙,你我皆安。